殯儀資訊
-
什麼是「守夜」?
守夜是在出殯前的晚上,孝子及家屬守在遺體過夜,為之守夜,現今亦會叫作設靈。
現時一般傳統喪禮做法,會於守夜當日大約四點鐘安排主人家到達靈堂,主人家到達後首要為先穿上孝服,堂棺會為先人上三支大香及一對蠟燭。喃嘸師傅會先寫好祭文、皇榜及路票後,便會進行開路儀式。開路後主人家才可向先人上香致祭。喃嘸師傅約六時多便會開壇念經做法事超度先人。現時香港比較少會通宵守夜,通常喃嘸師傅法事完成後便會離開靈堂。但仍有少數人跟隨傳統鄉例習俗守靈過夜直至第二天大殮出殯。
-
先人過身後,若家中有恭奉菩薩或祖先應如何處理?
若家中菩薩或祖先位,需立即用紅紙封實 (紅紙的紅色面向內,白色面向外),遮蓋整個恭奉位置,暫時停止裝香恭奉及拜託,直至出殯上山纓紅所有儀式完成後才能拆除紅紙繼續恭奉,或可請喃嘸師傅回家旺屋請菩薩或祖先位歸位。
-
陪葬品有什麼需要留意?
陪葬衣物忌置放大量膠質衣物及皮制衣物,因為火化時會噴出大量濃煙和有可能釋放有毒氣體。電子產品亦不應放進棺木內作陪葬品,因為電子產品在火化時有機會遇火便會發生爆炸。一般陪葬品多會放置眼鏡、假牙、書、聖經、十字架、佛經、佛珠、木拐杖等。貴重物品如手錶、鑽石寶石、玉石珍珠等,可於安放骨灰位時放在骨灰盅旁,不宜放於棺材內。
陽居者之相片亦不應放在先人棺木內,因為相傳陽居者會令相中人遇霉運,所以家庭照、全家福、偶像相片均不宜作陪葬品。
-
新山不過社是什麼意思?
社即是春社。中國黃曆有分春社、清時、秋社、重陽及冬至。社期不一樣,需要翻查通勝才能確每年春社的日子。按照祭祀俗例,若有家人在去年過身,拜新山、上新墳,是必須在「春社」之前的,這就是所謂「新山不過社,社期前拜山」。相傳希望所以不好的事可以在當年內完結,不希望把不吉利的事帶到新一年。現代通常是指先人過身後的第一年是拜「新山」,而潮洲人則多數會拜三年「新山」。
-
打齋是什麼? 儀式的程序是怎樣?
在靈堂上做法事俗稱「打齋」,是道教對亡者表現關懷及救贖的方法,儀式中表達出對在幽冥中淒迷飄忽之亡靈的救贖期盼。現時通常的打齋人數多為五眾一醮及七眾二醮 (五位喃嘸師傅加一位樂師名及七位喃嘸師傅加二位樂師),亦有放三寶之大功德為十一眾二醮、禮聘十七眾、二十三眾。
儀式程一般是開壇請聖、啟靈招亡、開經拜懺、破地獄門、遊十王冥殿、沐浴、過金銀橋、坐蓮花,交經送亡、施食超幽等功德過程。
-
先人「頭七」等於「回魂夜」嗎?
根據道家學說,「回魂夜」的計算方式是因應先人去世當日的死亡日期,再配以天干地支而計算,所以每個人回魂的時間是不同的。習俗在「回魂夜」當晚,先人生前之睡牀需空置,不可睡上其他人。回魂時間前各人回房休息家人睡覺前需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放於床邊才睡覺。到第二天早上,需大聲說聲大吉大利,並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擲出房門外,製造聲響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是通知鬼差,若仍停留在屋內便需離開,避免與親人相遇或碰撞。
而「頭七」亦叫「做七」,是中國人傳統喪葬習俗,每逢隔七天會進行祭祀儀式。依照傳統習俗,由「頭七」即在亡者去世後第七天開始進行祭祀,每七天拜祭一次,拜足七七共四十九天。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請喃嘸師傅在道堂為先人打齋超渡,或於家中為先人設香燭祭品,自行拜祭 (俗稱做七)。以前在做完法事儀式,家屬都會招待親友一起食齋菜 (俗稱食七)。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
-
為何傳統是守孝三年?
是中國傳統儒家哲學演變成民間習俗,出自「孔子論語 -《 陽貨》」。孔子表示說,嬰兒到三歲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期,以表回報父母是孝道。
引《 陽貨》: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而道家學說,人離世後是要經過地府十殿閻羅審判,每七日受一殿受審,由頭七至七七,四十九天共進七殿。到先人離世百日便進第八殿、離世一年到第九殿,離世三年到第十殿,便重新轉世投胎。所以先人離世由頭七至七七,這四十九天是作功德的最佳時機,只要亡者家屬就能為先人打齋超渡,多作善事迴向給先人,助其累積福德,消業解障。